反腐重拳之下影视广告行业十大市场机遇
上传日期:2016-02-27 09:44上传者:xaqzgg浏览量:
在反腐重拳的高压态势之下,中纪委官员近段时间表示,将深入调查影视业的“潜规则”,其中,影视剧购销、广告经营等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已被列为2015年反腐重点。
那么,被视为腐败重灾区的影视广告业,在经济放缓、行业分化、市场下行、士气低迷情况下,2015会遇到哪些致命的问题呢?在行业打虎灭蝇的过程中,会不会有新的市场机遇呢,如果有市场机遇,市场机遇又在哪些方面呢?
一、“潜规则”之下的市场之殇
1、“潜规则”之下,影视广告行业的腐肉。
影视广告行业的生态系统是长期在“潜规则”下培育和成长起来的,曾有人说,在一些影视广告系统的单位,除最基层的工作人员,查到谁,谁教不会是百分之百的“干净”,查到任何一个存在腐败行为的单位,那个单位都是“上下”连线,“左右”连片,一定会呈“塌方”式腐败。影视剧购销、大型节目演出、设备采购、卫星节目落地、广告经营、新闻采编、海外台站等领域已被纪委部门锁定为重点领域,这些领域内中所存在的腐败现象,不仅是纪律部门的反腐重点,同时中纪委也声称对存在的问题绝不姑息。利剑之下,腐肉何存!
购买电视剧15个点稿费规则。也许15个点的规则已发生蜕变,在市场竞争之潮中变成16个点或25个点,不管点位是如何变化,购剧成为了各个电视台最炙手可热的岗位,一任领导一任购片人,这是行业的大规则。当然不排除能左右逢源、届届坐庄的职场高手。15个点的“潜规则”已成为购片单位的“显规则”。在这一规则下,市场进行交易,在交易的背后是利益的多重再置换。在片尾挂名,不付出任何劳动就能得到巨额的稿费,从大领导到小领导,再到经办人,以不同头衔出现在片尾中,通过这种方式将“潜规则”潜出来的收入进行合法化,将脏钱洗白。2015,在反腐利剑高悬之下,使很多购片单位和购片人感到山雨欲来,购片岗位一下成为了一个烫手的山芋,责任大、风险大、被指责的机会多,15个点还有吗,会不会变成了5个点,会不会更加“潜规则化”等。如果仅一个单位、一个电视台全面破除15个点规则,在整个市场都被“潜规则”支配下,他向谁买剧,他还能买大剧、好剧吗?
广告行业4个点稿费规则。广告公司向电视台等播出单位投放广告,广告公司会得到5个返点,这是广告公司的代理佣金;如果是个人出面投放,个人会得到4个点的稿费,这是广告投放市场的“潜规则”。当然,这种“4点5点规则”,也与时俱进了,不同的公司,不同的广播电视台、不同的领导风格,对此进行了“个性化”升级创新,这种升级创造,一是要为搞定客户,二是给腐败预留空间。
节目合作费用向上谈规则。节目合作是制播分离的产物,节目合作大项经费是邀请明星费用。现在,常规一期档节目费用会上千万,费用越高,越被称作是大节目、现象级节目。这几年在省级卫视黄金档,几十万一期的节目投入,会被很多人都认为是不上层次的小节目,广告商兴趣不大,也引起不了领导的重视。在这种氛围的导向下,市场流行“泡沫化”的假投入大节目,节目合作费有意无意地向谈。在节目合作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形下,腐败的一扇门也在潜意识中打开,什么领导的稿费、经办人的辛苦费等通过不同名目,流入领导和经办人的私人口袋。
节目公司和影视公司包收视率。一些“能量”大的节目制作部门和电视剧制作公司,为了抬高价格,向电视台保证节目或电视剧的收视率。收视视是如何保证的,没有人能说得清楚。包收视率已成为影视广告行业的诟病,里面的巨大腐败黑洞,破坏了影视广告行业生态。
领导的拥有对可能存在的腐败行为说可以。不正常的合作价格、不正常的广告折扣,普通的工作人员是拍不了板的,决策权在领导。这种不正常的合作价格和广告折扣,一是人情价格和人情折扣,二是包含“好处费”在其中。根据很多单位的管理制度,什么样的折扣和价格,规定由什么级别的管理层来拍板,显然,对不公平、不合规的价格和折扣,制度规定了领导有权说了算,这种制度规则的潜台词是领导可以腐败。
2、新规则未立,市场何从?
旧规则要破,新规则未立,市场何从?
版权与免责声明:
凡未注明"稿件来源"的内容均为转载稿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;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,请作者联系我们,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,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;